威海十中研学旅行工作推进方案 一、总体思路 科学精神、实践创新是社会参与层面的核心素养,结合我校信息化特色,把培养具备信息化素养的人,提升到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上了,是研学旅行目标追求。利用信息化的手段,了解学习科技对社会、科技对生活等方面的影响;通过探秘科技馆、威海创客中心,走访金猴集团作为研学旅行的目的地,让学生体验科技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,深入理解科技的本质是创新,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,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立足科技,社会生产离不开科技。在实践中体验科技的力量,增强科技意识创新精神,增强爱家爱国的情感,锻炼实践能力,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,转变学习方式,积极参加各项实践创新活动,学校通过平台让学生展示研学成果。学校在组织研学旅行过程中,加强研学课程建设,形成课程资源,提高教师的研学能力。 二、预期目标 1.影视资料中的科技。利用多媒体手段,让学生感知科技的发展、现状,我国取得的成就,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。 2.日常生活中的科技。学生收集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,通过事例感知科技和生活息息相关。 3.探秘威海市科技馆(初一)。领略科学原理、生态保护、海洋生物等。 4.走进威海创客活动中心(初一)。异想天开,展示创意。 5.走访金猴集团(初二)。参观访问,明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智慧创造未来。 6.小小科技节。学具制作、生活创意、科技论文、发明创造、调查报告等。 三、推进措施 1.成立研学旅行课程团队。 组长:于明霞,成员别良臣、郑友钢、李加智、崔延军、王玉凤、李明娟、张园园;王德芳、谷德胜、郑晓英、刘雪婷、胡绪波、于程程;杨静、卢巍巍、李海燕、刘雁萍、宋瑾、李宗林。 课程团队于4月9日开会,集中研讨研前课程开发,布置相关任务,提前考查科技馆、创客中心、金猴工业园。 2.科技馆研学旅行(初一级部) (1)4月13日前,科技馆调研。课程团队:别良臣、李加智、崔延军、王玉凤、李明娟、张园园。 (2)4月16日,修订完善科技馆研前课程。责任人:张园园老师。 (3)4月18-23日,上研前课,初一综合实践老师,做好动员、过程注意问题、答疑、研学预计成果,学生做好问题设计、计划、资料收集工作。 (4)4月23日,主题班会,班主任研学动员,家致长一封信。 (5)4月25日下午2-4节课,到科技馆研学,出行方式:步行。 (6)4月28日前,研学后班级交流。利用五一假期进一步完善资料作品,包括学具制作、生活创意、科技论文、发明创造、调查报告等。 3.金猴集团研学旅行(初二级部) (1)4月23日前,到金猴工业园调研。课程团队:杨静、曲威、李海燕、刘雁萍、宋瑾、李宗林老师。 (2)5月4日,修订完善金猴集团研学旅行课程。责任人:李宗林老师。 (3)5月10日前,初二综合实践老师,做好动员、过程注意问题、答疑、研学预计成果,学生做好问题设计、计划、资料收集工作。 (4)5月14日,主题班会,班主任研学动员,致家长一封信。 (5)5月16日上午,到金猴集团研学旅行,出行方式:租车。 (6)5月21-25日,研学后班级展示。包括学具制作、生活创意、科技论文、发明创造、调查报告等。 4.创客中心研学旅行(初一级部) (1)5月18日前,创客中心调研。课程团队:王德芳、谷德胜、郑晓英、刘雪婷、胡绪波、于程程老师。 (2)5月20日,修订完善创客中心研学旅行课程。责任人:刘雪婷老师。 (3)5月25日前,上研前课,刘雪婷、于程程老师,做好动员、过程注意问题、答疑、研学预计成果,学生做好问题设计、计划、资料收集工作。 (4)5月25日,班主任研学动员,致家长一封信。 (5)5月29日上午,到创客中心研学旅行,出行方式:租车。 (6)6月4-8日,研学后班级展示。包括学具制作、生活创意、科技论文、发明创造、调查报告等。 5.研后展示 学校搭建展示平台,时间:6月下旬。主题是“生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”。邀请感悟篇,写“研学旅行”心得体会;实践篇,动手制作;梦想篇,演讲比赛“未来科技”。评选优秀作品,发奖鼓励。教师层面,修订研学课程。 四、预期效果 1.研前指导课。老师准备充分恰当的科技资料,与学科密切相关,形成精品课教学资源;学生积极性热情参加,收集感悟科技飞速发展。 2.研中体验课。通过安全有效组织,学生专注参与其中,实践中锻炼参与能力,培养关爱尊重等品质,积极融入社会。 3.研后展示课。多种形式呈现研学所得,有丰实的学生作品和教师形成的研学课程,形成学校的研学成果。 威海十中2017-2018学年第二学期研学旅行工作配档
威海市第十中学 2018年4月 |